漳浦蓝氏宗祠,又称种玉堂,是一座承载着蓝氏家族深厚历史与文化的古老建筑。其名字取自“种玉蓝田”的典故,象征着家族繁衍兴旺、子孙如玉的美好愿景。这座宗祠位于漳浦县的赤岭畲族乡石椅村,不仅是蓝氏家族的重要聚集地,更是闽南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。
种玉堂始建于明嘉靖二年(1523年),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,历代族人不断重修,使其得以保存至今。清康熙三十四年(1695年),定海总兵官左都督的蓝理,更是捐出俸银拓建两廊,为宗祠的扩建与修缮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种玉堂坐东北朝西南,占地面积540.96平方米,整体建筑采用两进三开间的土木结构,悬山顶设计。正堂面阔五间,深三间,九架梁加前柱廊,抬梁式结构,显示出闽南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。祠内圆柱采用花岗石材质,鼓形柱础,增添了宗祠的庄重与威严。
正面作“榻寿”式,明间开大门,次间开小门,厢房门开于左右两侧。大门两侧立有青石旋纹门鼓,门楣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和文字,彰显了蓝氏家族的尊贵与荣耀。木镂花雌虎窗更是增添了几分雅致与灵动。
祖祠内悬挂着“所向无前”、“大巡按”、“少宗伯”、“参赞大臣”等牌匾十多个,这些牌匾不仅记录了蓝氏家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和辉煌成就,更激励着后世子孙不断奋发向前。其中,“福”字草书据说是康熙皇帝御笔所书,为宗祠增添了无上的荣耀。
祠中石柱上刻有六幅对联,内容涵盖了家族伦理、道德修养、文化传承等方面,是蓝氏家族文化的集中体现。这些对联不仅展现了蓝氏家族的文学底蕴和审美情趣,更体现了他们对家族传统和文化的珍视与传承。
祠前有一片占地200平方米的铺石大埕,竖有旗杆石二组,彰显着蓝氏家族的荣耀与地位。埕下排列着七星潭,水波荡漾,与宗祠的庄重肃穆形成鲜明对比,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。
此外,种玉堂还保留着康熙年间的“重修祖庙碑记”以及“勒缘石碑”等珍贵文物,这些文物不仅记录了宗祠的历史沿革和修缮情况,更是研究闽南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,感谢每一位的分享。
下载族谱网APP,找到“圈子”加入姓氏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