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百里”,顾名思义,就是一百里的意思。在导航地图上,上述的这条线路走起来大约是53公里(106里)。而在古代,按小路来计算,从这里到即墨县城差不多就是一百里。因此,先民建村时,就以此作为村庄的名称。
(南百里村的位置示意)
现在的“百里”,共有三个村庄,分别名为南百里、东百里和西百里。而根据《即墨县地名志》的记载,其中的南百里建村较早,起初就叫做“百里”。只不过后来周边又有了其他村庄,为了区分,它们就各自加上了方位前缀。
在即墨姓氏文化领域,“百里”是一个知名度比较高的地方,因为这里是即墨蓝姓四大分支之一的“百里支”的聚居地。
蓝姓,为古代即墨望族。根据即墨谱牒研究会的考证,蓝姓先祖于南宋末年由昌阳舁山迁至即墨,此后开枝散叶,逐渐繁衍为盟旺山、瑞浪、石门、百里等分支。
其中,盟旺山一支名气较大,明清时期考中多位进士,有蓝章、蓝田等代表人物。
百里支蓝姓在科考方面的成就虽不如盟旺山,但人丁也比较兴旺,家族文化传承也比较好。在南百里村,保存有一座清代修建的“蓝氏祠堂”,很有历史价值。
前段时间,笔者曾慕名前去南百里村,参观了一下这座蓝氏祠堂。虽然当时没有开门,但在外面观摩也很有收获。
根据祠堂大门牌匾上的时间落款记载,这座祠堂是清同治十一年(公元1872年)十一月修建,距今已有将近150的历史。
祠堂后来虽然有过修缮,但总体还是保持了原来的样式,古风仍存,现在已经被列为青岛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南百里村的布局比较整齐,横平竖直,有如棋盘一样。这座祠堂位于南百里村的中部偏东处,周边的老宅比较多。而村西、村北、村南,大多是比较新的房子。
根据《即墨地名志》的记载,百里建村的时间相当早,应在蓝姓宋末迁到即墨不久后。不得不说,先民在建村选址时的眼光非常独到。百里村的西、南、东皆有大山,而村庄的位置就相当于群山环绕的一块谷地(比较类似南方的坝子)。
因为有山的阻挡,百里村虽然距海不远(丁字湾),但也不容易受到海风的袭扰。而山间的平地又为先民们提供了耕作的土壤。数百年来,蓝姓人世居此地,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规模比较大的村落。以此来看,这里的底蕴也是很深厚的。
下面的图片,都是南百里村以的实景。现在这个时间还有点冷,感兴趣的朋友,不妨等到夏天去丁字湾畔游海时,顺路也来这里看一看。